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宏伟蓝图,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作为阿拉善盟政协委员,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后,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文化传承”的深刻内涵,也更加坚定了以履职实效服务家乡发展的决心。

一、以调研为基,把准高质量发展“脉搏”
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与阿拉善依托特色资源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高度契合。政协委员的话语权源于扎实的调研,多年来我始终扎根基层,从建议政府启动居延遗址与阿拉善古石器遗址群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到关注额济纳旗居延文化产业发展、马鬃山古石器遗址群与居延文化遗址考古;从走访农牧民的梭梭种植地,到调研电商创业的直播间,累计深入十几个苏木嘎查,收集一手资料、掌握真实情况。
下一步,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新质生产力与特色产业融合”深化调研:一方面,针对肉苁蓉、锁阳等沙生植物资源开发,联合林草领域专家与相关企业,共同探讨精深加工技术突破方向,推动沙产业从“资源初加工”向“科技附加值”升级,让特色资源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围绕居延文化旅游城运营实际,调研文旅与电商、非遗融合的新路径,助力特色产业成为阿拉善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二、以提案为器,畅通民意诉求“渠道”
全会提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丰富民主形式”,政协提案正是汇聚民意、开展民主协商的重要载体。从提交《关于建设巴彦浩特奇石文化产业园的建议》,到撰写《关于大力培养阿拉善本土人才的建议》,我的每一件提案都源于界别群众的真实呼声与实际需求。其中多件提案被相关部门采纳落地,部分提案还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切实推动问题解决,这让我深切体会到政协委员履职的价值与意义。
贯彻全会精神,我将进一步提升提案质效:聚焦“十五五”规划编制重点任务,围绕本土人才培养、就业渠道拓展、特色产业升级等民生关切,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广泛征集界别群众意见,形成有数据支撑、有具体对策的高质量提案;建立提案跟踪落实机制,对《关于发展我盟特色产业的建议》等已提交提案,主动对接承办部门了解进展,推动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让政协真正成为连接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的“连心桥”。
三、以实干为要,厚植民生福祉“根基”
全会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是我作为政协委员履职路上的不变初心。作为民营企业家,我创办伯蓉生物科技公司,通过“企业+农牧民”模式带动600多户农牧民种植梭梭苁蓉,帮助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作为政协委员,我牵头组织界别委员开展公益行动,为边境苏木送去千余捆饲草料解决牧民燃眉之急,联合医疗界委员开展免费义诊30余次,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未来,我将以全会精神为动力,持续深化“服务为民”实践:针对边境农牧民就医难等问题,联合阿拉善左旗新联会与医疗、商贸等界别委员搭建“流动服务站”,定期组织专家下乡问诊、配送生活物资;聚焦残疾人、贫困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技能培训与精准帮扶,帮助他们掌握增收本领、改善生活条件,让全会传递的民生温度,通过一件件具体行动传递到基层末梢,用实干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
四、以文化为魂,激活传承创新“活力”
全会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阿拉善的观赏石文化、居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家乡宝贵的文化财富。此前,我主导打造的居延文化旅游城已成功获评自治区级文化产业集聚区,年吸引游客10万多人次,既实现了居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又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探索出“文化保护+产业发展”的双赢路径。
践行全会精神,我将牵头开展“文化赋能行动”:组织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创意设计师共同挖掘居延文化、赏石文化的深厚内涵,开发兼具文化特色与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借助中国(额济纳)口岸国际商品博览会等平台,推动赏石文化产业、沙生植物文化走出阿拉善、走向更广阔市场,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的融合中焕发新生,为增强文化自信注入独特的阿拉善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号角。作为新时代的政协委员,我将始终牢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把全会精神融入调研、提案、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以委员担当助力家乡发展,用实际行动书写“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