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磴口“渡·阴山”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旅
来源:磴口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微信公众号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5-10-27 | 29 次浏览 | 分享到:


  “渡·阴山”自驾线路火遍全国,“渡·阴山”自驾活动接待全国游客16万余人次、车辆6.5万余辆次,品牌全网曝光量突破3亿次。这一文旅品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团结故事为背景,为全国游客打造一条生命自由之旅、北疆文化体验之旅,更铸就一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心繁荣发展之旅。

一程湖光山色

构建民族交往亮丽风景线

  磴口县“渡·阴山”线路串联黄河三盛公风景区、纳林湖、乌兰布和沙漠、光伏生态基地、牧民新村、鸡鹿塞等多类型景观,哈日嘎纳沟、格日敖包沟、乌素太沟、代日格沟等4条“渡·阴山”特色自驾路线,将沿线自然景观、厚重历史和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区域紧密连接,形成贯穿山水林田湖草沙、展现民族团结和谐共生的壮阔画卷,游客沉浸体验河套地区各民族守护边疆、建设家园的生动实践。

  磴口县精心策划丝路自驾集结赛、全媒体联动“重走昭君出塞”路、邀请俞敏洪“渡·阴山”等6场次主题活动,以及“游黄河 渡·阴山”自驾体验等15项特色活动,将昭君出塞佳话、民族团结融合的历史故事经当代重走,深化各民族共享的文化记忆,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同,吸引国内外游客参与,搭建多民族交流平台,高效促进文化互通和情感交融。

一路文化生花

深化民族交流凝心聚力

  磴口县深入实施“文化解码”工程,挖掘阴山作为“自然的山、人文的山、精神的山”三重内涵,着力打造汉代鸡鹿塞文化公园等,成为文物遗址、长城精神的综合展示平台。



  通过建设集实物和数字化展厅,图文展板系统介绍相关文物点的历史沿革与保存状况,数字化展厅则充分运用数字沙盘、环幕影厅、3D场景模拟等高新科技手段,生动再现文物背景、历史场景,解读战国秦汉时期以鸡鹿塞为核心的边防防御体系与朔方郡故城遗址,特别是创新设置“汉时明月”、“对话昭君”等穿越体验环节,让昭君出塞这一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可观、可感、可互动,使北疆文化极具吸引力与震撼力。

  同时联动推出“黄河故事”“磴口模式”“石榴花开”等研学线路,开发系列特色文创产品,推出民族美食佳肴,将各民族共创中华文明的历史事实、守望相助的团结故事融入旅游体验与文化传播,切实增强游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民族团结的思想生根开花。

一脉精神相传

汇聚民族共融发展力量

  “渡·阴山”线路的开发,展现磴口县各族人民“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战黄龙精神、兵团精神、治沙精神。“渡·阴山”品牌的打造,直接带动了沿线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如游客中心、房车营地、标识标牌的建设,特别注重在牧民新村等地发展“牧家乐”等旅游业态,为当地各族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增收渠道。

  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品牌推广和引客奖励,激发了包括各族群众在内的文旅推荐官、自驾达人的参与热情。通过聘请和培训当地50余名导游和推荐官,提升了各族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共同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展现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风貌。

  “渡·阴山”线路日接待车辆2000余辆,带动周边加油站汽油销量同比增长8.7%,便利店日营业额突破2万元。全县酒店民宿入住率达98%以上,突破新高,为各族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渡·阴山”

  磴口县“渡·阴山”,必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实践和有效载体。通过线路整合、活动引领、文化浸润、发展共享和安全保障,有力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为北疆大地持续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贡献了“磴口智慧”与“渡·阴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