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第六届新疆喀什丝路文化胡杨节暨巴楚县第十五届胡杨文化旅游季在巴楚县红海景区尉头洲城门开幕。这场以“胡杨”为媒、以“文化”为魂的盛会,不仅展现了南疆秋日的壮美风光,更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生动呈现,为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活动期间,红海景区中央部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区吸引大量游客驻足。土陶匠人指尖飞舞,揉捏、拉坯、修形,古朴陶坯逐渐成形;打铁铺中火花飞溅,铁锤与铁砧的碰撞声奏响了千年手工艺的乐章;毡靴制作展台前,传承人飞针走线,将羊毛的柔软与游牧文化的坚韧完美融合;卡龙琴的悠扬乐声萦绕耳畔,传递着传统音乐的深情与韵味。
福建省游客周成轩说:听着这个乐器,感觉特别能体现当地特色,巴楚的旅游氛围也非常好。”

与传统的静态展览不同,本次活动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互动体验”环节,让游客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尝试土陶拉坯、学习毡靴刺绣等技艺,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匠心与智慧。

山东游客路文婷说:“第一次亲手触摸陶土,才知道看似简单的土陶,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才能完成。这种体验比看图片、听讲解更有意义,让我真正读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巴楚县作为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节点,不仅拥有326万亩连片原始野生胡杨林,更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胡杨文化旅游季将“胡杨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融合,既让游客领略了“大漠胡杨”的自然之美,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活态展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