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雷山以节为媒 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奏响民族团结奋进曲
来源: 悠然雷山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3-12-04 | 1291 次浏览 | 分享到:

11月14日以来

雷山县脚猛、报德、黄里、陶尧、开屯等村寨

陆续迎来了十三年一度的鼓藏节

鼓藏节期间

各地开展12道拦门酒、篮球赛

篝火晚会、姑妈回娘家、讨花带等

丰富传统民俗活动欢庆鼓藏节

一派热闹繁荣景象

推动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也奏响了民族团结奋进曲



  12月2日,历时11天的西江镇乌尧村鼓藏节跳芦笙活动迎来了最后一天。当天,该村村民以及来自周边村寨的近万名男女老幼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齐聚芦笙场,同跳芦笙舞,欢度“鼓藏节”。

  




  在芦笙场看上,苗族老年、青年男子手持芦笙,吹奏着欢乐的芦笙曲,苗族女孩们身着华丽的苗族盛装,围着场地,跳起芦笙舞,共同庆贺鼓藏节,场面十分热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围观。


深圳游客 帅晓洲

  “这些传统的服饰,包括我去的西江苗族博物馆看到的苗族的服饰,都是非常的经典。这里有的是烟火气,这个才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需要去寻找和传承的文化。”


黑龙江游客 李美玉

  “看她们穿在身上的盛装特别美、特别的惊艳,光从鼓藏节来看,就感觉当地苗族人特有那种团队精神。还有就是他们的亲情氛围也让我很感动,比如老人带小孩去跳芦笙,给未婚的姑娘一件一件穿衣服的细节,就特别让人感动。”

  




  苗族有句古谚“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在苗族,只要女孩会走路,妈妈就会给她做苗族衣裳带她去跳芦笙舞,感受民族文化氛围。在活动现场,乌尧村村民杨琴正在给女儿陆佳丽整理衣着。她告诉记者,她是从云南嫁到乌尧村的媳妇,自己虽然是从外地嫁来的,但为了此次鼓藏节,一年前就已经给女儿准备了盛装,希望孩子能感受苗族文化精髓,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雷山县西江镇乌尧村村民 杨琴

  “从过年之前就开始准备了盛装,差不多要准备一年多的时间,这个盛装都是自己手工弄的,准备袖子、花带裙,捆紧裙等,现在她还小先弄小的,长大了嫁妆还要重新做一套。”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舞蹈,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尧村通过男女老幼同跳芦笙舞的方式共庆鼓藏节,不仅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也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雷山县西江镇乌尧村村民 杨艳红

  “今天我们芦笙场上,青年、老人、小孩都来跳芦笙,我们身穿的这套盛装,是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亲就给我们准备了的,就是为了今天这个节日穿来跳芦笙的,看到这么多人一起跳芦笙,心里真的很开心。”

  

雷山县西江镇乌尧村鼓藏头 周元林

  “今天这个芦笙会,人气很旺,希望我们全村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乌尧村也是一个茶叶产业大村,希望更多人品尝到我们乌尧茶。同时,也希望广大游客和未能来到现场的朋友们,随时欢迎你们到我们乌尧来做客。”



  传统的“吃鼓藏”是一种祭祀活动。如今的鼓藏节,在形式与内容上有了更丰富的呈现方式。自2023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于11月16日开幕以来,我县各地盛大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看体验,有效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和发展动力,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据统计,从11月14日开始截至11月28日,雷山共接待游客4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227.03万元,除景区外,县城、黄里、大塘、白岩、乌东等区域3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353.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