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拉善盟航空嘉年华”首场旅游推介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 2018第二届环燕羽山国际越野挑战赛在延庆柳沟举办
  • 第十四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 “中国·敦化2018金达莱采风节”在金达莱花谷开幕
苏木山生态之旅
来源:乌兰察布日报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4-04-12 | 83 次浏览 | 分享到:

  早就听闻苏木山景区风景旖旎,美不胜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终于得空,我便早早起床,从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出发,驾车前往兴和县。

   一百多里的路途,我选择了一条捷径,穿村过镇,一路疾驰。飞速转动的车轮,碾碎了弥漫的晨雾,驶向色彩斑斓的田野。

  艳阳高照,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如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墨线,嵌入群山之中。一声汽笛划破岱青山的宁静,一片宽阔的田野映入眼帘,道路两旁涌现出一排排高耸入云的通天杨,犹如列队整齐的礼宾,齐刷刷欢迎着来客,转瞬间又被甩在了身后。一座座崭新的村落,在绿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洒落在山坡上的骡马牛羊,或消失、或出现、或迷离。

  两小时转瞬即逝,宏伟气派的景区大门赫然出现在眼前,期待已久的苏木山终于到了。停好车,打开车门,伸伸腰,晃晃臀,缓解一下腰酸背痛。抬头远望,一片绵延不绝的群山横亘在前方,苏木山山峦起伏、层峦叠嶂的气势,着实震撼着我。

  买好票,进入园区,向景区工作人员询问,了解了苏木山的基本情况。原来,苏木山并非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在上世纪60年代,苏木山还是一片荒岭秃山。以赵守礼、董鸿儒、池跃龙等为代表的第一代苏木山造林人开启了创造绿色奇迹的征程。在经历了无数艰难的探索和尝试后,以华北落叶松为主,油松、樟子松为辅的“三松”造林模式在这座荒山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数造林人的脚步,才走出了今天苏木山的葳蕤茂盛。

  苏木山的入口宛如一道壶口,巍峨的群山如同一把巨锁,将辽阔的天空紧紧封锁,只露出一小片湛蓝的天空,仿佛一顶小巧的瓦蓝笼盖。在飘逸的薄雾中,山峰若隐若现,好似一顶顶绿色的斗笠。陡峭的山坡上遍布着古树、花松、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白桦、山杨树、虎榛子、胡枝子、山杏、山榆、山柳、山樱桃、山槐、绣线菊、刺梅……它们丰富着山体雄壮的风姿,撑起了这片天空。

  沿着蜿蜒如蛇的山径木栈道奋力攀登,奇花异草悬挂在峭壁,头顶上莺歌燕舞,“啾啾”声清脆悦耳,眼前蜂蝶起舞,“嗡嗡”声婉转悠扬。脚下的谷底狭长幽深,山泉奔腾,河床高低起伏,形成错落有致的落差,“叮叮咚咚”的声响宛如天籁之音,瞬间让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忧愁都消散得无影无踪,仿佛进入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极目远眺,溪水迂回曲折,如丝带般缠绕,泛着金色和银色的光芒,伸向幽深的山谷。树木、花草、白云、飞鸟、栈道,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激活着灵动的画面。在烈日的炙烤下,水面上升起团团雾气,宛如一帘轻纱笼在半山腰,氤氲着朦胧与羞涩。

  拾级而上,树荫如巨伞般遮盖,光影斑驳陆离。栈道两旁巨石横陈,四面遍布青苔。石缝之间,看似是生命的禁地,却奇迹般地盛开着五彩斑斓的小山花,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顽强。反思自己,面对生活困境总是叫苦不迭,牢骚满腹,连一株小花小草都不如。

  随着栈道七弯八拐,便转入幽静清凉的冰凌沟。站在木屋凉亭中,极目远眺,幽深的河床中寒冰宛如美玉,流香滴翠。溪水沿着河床一路吟唱前行,山石也为之让路。在木桥上侧耳倾听溪水潺潺的声音,百鸟婉转的歌声,不觉如痴如醉,久久徘徊不愿离去。

  离开冰凌沟,继续攀山而上,来到神泉洞。此洞坐北朝南,洞内清泉喷洒,或如珠落玉盘,或如丝绦垂落,或如绳结缠绕,最终汇聚成溪,从洞口飞泻而下。

  喇嘛洞距神泉洞二十米左右,位于离地面五米多高的悬崖绝壁之上。双扇门前,有一根石条极像一个躺着的人,头部稍低,头发长而凌乱,仿佛被风吹拂。走进洞中,石桌、石床和放置油灯的小石孔,皆是曾经的大德高僧们在此活动留下的痕迹。

  登上黄石崖,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的像金龟伸头探入碧海;有的好似猴子登天望月;有的宛如擎天柱浑圆挺拔,直插云霄;还有一对栩栩如生的“情侣石”,不受百鸟争鸣所扰,不为万壑争涌所诱,历经风霜雨雪的侵蚀,经受寒来暑往的磨砺,紧紧相拥,成为永恒,见证着坚贞不渝的爱情。依山而立的“神女峰”,将北魏拓跋祖先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定格在北国的层峦叠嶂中,令人浮想联翩。

  黄石崖上一块块奇形怪状的巨石,犹如一尊尊哲人的雕像,投映在日月星辰中,抛开世俗的杂念,虔诚地端坐,任由风雨侵扰,坚守着千年万载不变的执念,恪守着最初的形象。

  立身黄石崖上,风吹衣衫作响。环顾山下,隐约可见敏捷的梅花鹿、机警的狍子、灵巧的獾子、奔突的野兔等野生动物在草丛中、林海间穿梭嬉戏。抬头仰望,矫健的鹰、灵动的杜鹃、活泼的百灵、美丽的半雉、勤劳的啄木鸟、可爱的黄鹂等鸟雀在碧空盘旋。

  摩天崖乃苏木山之绝顶,素有乌兰察布市的“珠峰”之美誉。登上摩天崖,但见蓝天如宝石般璀璨,似伸手可及;白云似棉花般轻盈,若伸手可摘。俯瞰山下,涌动的林草如灵动的画笔,肆意涂染着绵延的山峦。身居高位,方可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高处不胜寒”的禅意。

  日落西山,方始下山。

  归途之中,感慨万千。景物静默无言,却蕴含着诸多启示。观景之异,或高度,或方位,或角度,所思所悟,皆迥然不同。(崔秀)